旭日春風(我們的故事)
屏基故事
沿革
隨著健保緊縮財務政策及周邊醫療機構日益茁壯,為因應醫療市場驟變,近年力求改革蛻變,推進全面品質管理,落實PDCA持續改善,導入HFMEA失效模式、平衡計分卡、醫療資訊系統進化;發展預防醫學、長期照護服務,打造失智友善環境,以全人關顧的精神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就醫環境,持續提升醫院服務品質,贏得病人認同,使醫院得以永續經營。

.jpg)


大樓與住院大樓啟用.jpg)
屏東基督教醫院醫療宣教基地大連路土地的由來
本院標誌logo精神

- 過了些日子,耶穌又進了迦百農。人聽見他在房子裡,
- 就有許多人聚集,甚至連門前都沒有空地;耶穌就對他們講道。
- 有人帶著一個癱子來見耶穌,是用四個人擡來的;
- 因為人多,不得近前,就把耶穌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頂,既拆通了,就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來。
- 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
- 有幾個文士坐在那裡,心裡議論,說:
- 這個人為什麼這樣說呢?他說僭妄的話了。除了神以外,誰能赦罪呢?
- 耶穌心中知道他們心裡這樣議論,就說:你們心裡為什麼這樣議論呢?
- 或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行走;哪一樣容易呢?
- 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
- 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 那人就起來,立刻拿著褥子,當眾人面前出去了,以致眾人都驚奇,歸榮耀與神,說: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

周圍的四個圓點及中心的圓點分別代表四個人及癱子,四個人發揮團隊精神,帶著信心齊心合力地抬著癱子,來到耶穌面前。
意 義
一、耶穌看見他們的信心
二、團隊的齊心合力
三、呼應本院宗旨「藉由 神的愛與能力, 經由醫療等服務, 恢復人的健康與尊嚴。」
挪威協力差會與路加傳道會

挪威協力差會
挪威協力差會前稱「挪威協力中國差會」。經改組後,成為「挪威協力差會」,其原始組織乃是在1901年時,由挪威一名到中國宣教的哲學博士─艾樂偉先生所創辦的。這是一個專以中國塞北地方為工作目標,而在挪威本土開始有系統的禱告及聚會,傳遞異像和負擔的宣教團體。西元1910年,差會開始有第一批七名宣教士接受差派前往中國。並在1920年時,在張家口成立了第一所醫院。
然而,不久之後,中日戰爭爆發,挪威也陷入歐戰當中;之後中日戰爭結束,國共戰爭隨即展開,張家口的差會醫院被勒令關閉。這群醫療宣教士們跟著往西南到雲南、昆明等地遷徙、工作。民國三十八年,即西元1949年,政府遷台,局勢逐漸穩定,除了傅德蘭大夫從大陸撤到台灣,還有更多的宣教士從挪威來台,包括五十四年前來台的屏基宣教士醫師畢嘉士大夫夫婦及後來埔基的徐賓諾先生、屏基前院長潔使藍先生。
這些差會的醫護人員,總是對那些被社會遺忘的一群給予最高優先的關愛。畢嘉士大夫於民國四十三年來台隨即投入痲瘋病的診治工作;潔使藍先生長期服務於高雄特別皮膚科,並深入基層主動找尋病例,給予應有的治療;徐賓諾先生則在埔里先收容流浪無歸的不良少年,給予最基本溫飽的關懷。

傅德蘭大夫(左)、畢嘉士大夫(右)
除了中國與台灣,挪威協力差會的醫療宣教對世界其他地區有急難的人類也覺得責無旁貸往前救助,因此在日本、韓國、越南、菲律賓、南美洲的玻利維亞等國家都有這群宣教士的蹤跡與身影。
路加傳道會
遠在民國六十四年國際醫務團契有一位荷蘭的宣教護士,名叫畢路安,帶著一把吉他走訪各地的醫院尋找基督徒醫務人員,希望他們能夠在醫院成立基督徒醫務團契來向病人及同工們傳福音,她的這個異象也感動了一群基督徒醫務人員而成立了中華基督教醫務團契,當時的成員有韓偉院長、李賢鎧院長,閻新人牧師,于秉溪院長等等,由韓偉院長當董事會主席,而另外在民國六十六年,神很奇妙的把一群年輕的基督徒醫師聚集在一起,為了偏遠地區醫療傳道的需要而成立了一個禱告會。為了聯絡的方便,就在簡肇明醫師執業的佳音診所固定有禱告和聚集。那時候這群人深深受西差會及宣教士所感動,他們希望在台灣許多最偏僻、最窮困的地方設立了基督教醫院及診所,但是也看到醫師及護士有青黃不接的時候,經營也愈來愈困難。
禱告會後來取名為中華醫藥傳道會(它就是路加傳道的前身),當時的主席就是前陽明醫學院院長韓偉醫師。他帶領年輕的一群一起禱告,希望 神能興起台灣的基督徒醫護人員效法西方宣教士佳美的蹤跡,一方面希望偏遠地區的基督教診所能持續經營下去,一方面也鼓勵更多基督徒醫護人員能投入偏遠地區的醫療服務,因為異象相同,及方便成立財團法人的緣故,韓偉院長就把中華醫務團契與中華醫藥傳道會,合併改名為中華路加傳道會,最早期的成員除了前面提到的幾位外尚有有前蔡朝仁院長、簡肇明醫師、嘉基的翁瑞亨院長、蔡茂堂牧師、台大的王榮德教授(大),後來陸續的有范大陵弟兄、陳政弘醫師、許江城醫師、賈力耕醫師、卓良珍醫師、黃蔚醫師、陳永成醫師、劉章田醫師、周神彬醫師、朱炤廉醫師、藍志堅醫師、高基的王榮德院長(小)、楊家謀醫師…等等加入,直到我們目前的執委會所有成員。
當時 神給路加傳道會的看見就是若要從事偏遠地區的醫療工作,就必須在一個腹地廣大的地方有一個基地醫院來支援偏遠地區的醫院或診所,一方面作為它們的後送醫院,一方面可以提供偏遠醫護人員有再教育的地方,如此才能落實偏遠地區的醫療傳道事工。
這個禱告會成立兩年後,神讓芬蘭信義會透過路加傳道會經營台灣最南端、最小型的恒春基督教醫院,而很奇妙的在三年後,即民國七十一年,挪威協力差會邀請路加傳道會合作經營屏東基督教院。正如 神當初給路加傳道會所看見的一樣,有一個基地醫院(屏基)。當年的恒春基督醫院先由診所型態擴充成35床,到現在最多可以容納100床,而屏東基督教醫院當年是150床的規模,以後有韓偉紀念大樓的擴建,到目前馬太、馬可、路加、約翰等四棟大樓的擴建,它已成為600多床的一個區域教學醫院。
屏基是一個 神所興起設立的醫療宣教基地。在醫療方面全院已升級為區域教學醫院,提供民眾更好的醫療,在宣教方面除了從事本國的醫療宣教,更差派醫療宣教士到海外從事醫療宣教。更希望有一天能學習西方宣教士到海外從事醫療宣教的榜樣,從事跨文化的宣教工作。期望路加傳道會與挪威協力差會共同努力把醫療福音帶到最偏遠、最迫切需要的地方,無論是國內或國外。這也是路加傳道會一直堅持的目標,深信 神將一步一步地帶領我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