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控制作為
- 第01週 2025.0101~0107
- 第02週 2025.018~0114
- 第03週 2025.0115~0121
- 第04-05週 2025.0122~0204
- 第06週 2025.0205~0211
- 第07週 2025.0212~0218
- 第08週 2025.0219~0225
- 第09週 2025.0226~0303
- 第10週 2025.0304~0310
- 第11週 2025.0311~0317
- 第12週 2025.0318~0324
- 第13週 2025.0325~0401
- 第14週 2025.0402~0408
- 第15週 2024.0410~0416
- 第16週 2024.0417~0423
- 第17週 2024.0424~0430
- 第18週 2024.0501~0507
- 第19週 2024.0508~0514
- 第20週 2024.0515~0521
- 第21週 2024.0522~0528
- 第22週 2024.0529~0604
- 第23週 2024.0605~0611
- 第24週 2024.0612~0618
- 第25週 2024.0619~0625
- 第26週 2024.0626~0702
- 第27週 2024.0703~079
- 第28週 2024.0710~0716
- 第29週 2024.0717~0723
- 第30週 2024.0724~0730
- 第31週 2024.0731~0806
- 第32週 2024.0807~0813
- 第33週 2024.0814~0820
- 第34週 2024.0821~0827
- 第35週 2024.0828~0903
- 第36週 2024.0904~0910
- 第37週 2024.0911~0917
- 第38週 2024.0918~0924
- 第39週 2024.0925~1001
- 第40週 2024.1002~1008
- 第41週 2024.1009~1015
- 第42週 2024.1016~1022
- 第43週 2024.1023~1029
- 第44週 2024.1030~1105
- 第45週 2024.1106~1112
- 第46週 2024.1113~1119
- 第47週 2024.1120~1126
- 第48週 2024.1127~1203
- 第49週 2024.1204~1210
- 第50週 2024.1211~1217
傳染病應變
新興傳染病多數致死率高或傳染力極強,散播速度極快,平時落實減災預防措施,在大流行發生前完成各項應變準備計畫,並演習及檢視相關軟硬體設施/人員完成整備,傳染病大流行發生初期,即時啟動傳染病應變機制,依程序完成處置與適當照護,期能防堵疫情擴散,使醫療機構具備治療及處理突然暴增病人之因應量能,同時也避免因人力短缺而影響關鍵基礎設施與服務,減輕對社會及經濟活動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等級 項目 |
五級 |
四級 |
三級 |
二級 |
一級 |
情境 |
高屏區以外,出現首例找不到境外移入感染源的社區個案或發生院內感染確診個案但疫情尚可控制* |
高屏區以外發生院內感染群聚且已有擴散至社區,確診病例找不到感染源 |
高屏區出現首例找不到境外移入感染源的社區個案 |
高屏區發生首例院內感染確診個案或 多例社區感染確診病例找不到感染源 |
本院首例院內感染確診個案 或高屏區發生院內感染群聚且已有擴散至社區,確診病例找不到感染源 |
服務降載 |
準備 |
暫停非必須/非緊急醫療服務 |
門急診人流控管、加速住院流程 |
分散離峰作業、保留空間、替代人力規劃 |
分區清空 全面降載 |
就醫分流 |
啟動 |
已啟動 |
已啟動 |
已啟動 |
隔斷 |
動線管制 |
啟動 |
已啟動 |
已啟動 |
已啟動 |
隔斷 |
訪客限制 |
二時段/限2人 |
啟動(一時段) |
已啟動 |
原則禁止 |
禁止訪客 |
防疫門診 |
準備 |
啟動 |
已啟動 |
已啟動 |
已啟動 |
戶外慢籤 |
尚未 |
準備 |
啟動 |
已啟動 |
已啟動 |
病房分艙 |
準備 |
啟動 |
已啟動 |
已啟動 |
已啟動 |
專責病房 |
尚未 |
準備 |
啟動 |
已啟動 |
已啟動 |
分區上班 |
尚未 |
準備 |
啟動 |
已啟動 |
已啟動 |
停車服務 |
不限制 |
準備 |
暫停民眾入內停車 |
已啟動 |
已啟動 |
教育訓練 |
不限制 |
暫停>100人課程,限部門主管同意辦理之訓練,主辦單位落實實名制及座位間隔安排 |
全面暫停實體教育訓練 |
||
會議管理 |
全程配戴口罩 |
暫停跨單位(部門)會議 |
會議暫停或改線上會議 |
||
外來支援 |
不限制 |
不限制 |
暫停 |
暫停 |
暫停 |
外派支援 |
不限制 |
不限制 |
不限制 |
暫停 |
暫停 |
內部支援 |
不限制 |
不限制 |
不限制 |
不限制 |
暫停 |
辦理實地及桌上推演
PPE教育訓練、N95口罩密合度定量測試
本院COVID-19 篩檢規定 (2022年12月10日起)
對象 |
篩檢規定 |
檢驗方法 |
所有 |
|
PCR |
住院病人 |
|
抗原檢驗 |
住院 陪病者 |
得免篩對象 (出示隔離或解除隔離通知單或採檢陽性證明) 確定病例符合解除隔離條件且距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適用) 15天(含)以上至 3 個月內,且無疑似感染症狀 |
|
未符合「得免篩對象」無症狀且無TOCC,入院陪病者「當日篩檢」 公費篩檢對象條件《限1名》 自費篩檢對象 (不接受家用快篩)
|
抗原檢驗 |
|
住院期間病人定期篩檢 |
|
抗原檢驗 |
住院探病 |
每日一時段(11:00~12:00)開放探病,每名住院病人每次至多2名訪客 病況危急或例外情形並經醫護人員許可者,不在此限 得免篩對象 (出示隔離通知單/採檢陽性證明或疫苗接種證明)
未符合「得免篩」條件者 出具探視當日自費採檢之抗原快篩(含家用)篩檢陰性證明 |
抗原檢驗 |
出院採檢 |
出院轉至長照機構之住院病人 |
抗原檢驗 |
住院匡列接觸確診個案風險 |
與確定病例同病室之其他病人及其陪病者,匡列為自主應變對象
|
抗原檢驗 |
工作人員(含新進/實習/外包) |
新進/在職人員:未完成疫苗「追加劑」接種者每週定期篩檢 高風險單位:每週定期篩檢 (確診3個月內無症狀得免篩) |
抗原檢驗 |
自主防疫/自主應變對象:同住家人確診/職場接觸確診者 |
抗原檢驗 |
|
門診手術 |
得免篩對象:接種疫苗追加劑滿14天者 |
抗原檢驗 |
門診檢查 |
未符合「得免篩對象」個案,檢附當日篩檢陰性證明 (可接受家用快篩) 家用快篩結果由檢查單位之醫護人員確認 |
自費核酸(PCR)檢驗
康復門診服務
最新政策資訊
為提升醫療照護品質,訂定適當計劃整合各部門工作及教育,增進全體同工之感染管制觀念,避免病人、家屬、工作人員及其他出入醫院人員在醫院內得到感染,防止病原體在院內之散佈,保障病人、醫護人員、訪客等權益,維護醫院最佳之環境管理,設立「感染管制委員會」推展任務:
1.審核及修訂醫療照護感染管制手冊及侵入性醫療作業基準。
2.擬訂抗生素使用規定及管制政策。
3.規劃及擬定各職類工作人員感染管制訓練。
4.擬定醫院環境定期或抽樣監測工作計畫。
5.整合各部門共同推動各項感染防治工作。
6.擬定各種預期可能發生之感染事件之應變計畫。
7.各項感染管制措施落實之稽核與回饋。
聯絡資訊:電話:08-7368686 轉 201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