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醫學教育

一、訓練目標

1.提供「以病人為中心」(patient-centered)及「整體牙科治療」(comprehensivedentaltreatment)觀念,加強一般牙科全人治療之能力,達成提升醫療品質及確保病人安全之目標,提供牙醫師養成及分科教育之基礎。
2.使受訓醫師熟悉一般牙科疾病之診斷及治療、培養具有獨立作業能力、能清楚判斷獨立負責治療、安排會診或轉診之全科牙醫師。
3.培養成為受訓醫師具備以下管理能力:診所管理實務、國家衛生政策、健保制度、溝通技巧、病人安全、感染控制、醫學倫理、醫療法律等。
4.以病人為中心,強化整體牙科治療、一般臨床技術、獨立執業之負責牙醫師應具備的管理能力與轉介能力等五大方向發展。
 

二、計畫訓練完成之項目

1. 基本訓練項目課程-44小時

2. 必修訓練課程-18個月

(1)一般牙科全人治療訓練

(2)社區牙醫學

(3)口腔顎面外科及急症處理訓練

3.選修課程-6個月

(1)牙髓病訓練

(2)牙周病學

(3)一般牙科精進訓練/家庭牙醫訓練

家庭牙醫住院醫師教學訓練

臨床訓練以「病人為中心」(Patient-centered)及「整體牙科治療」(comprehnsive dental treatment)觀念為基礎的醫療模式之臨床牙醫養成教育。使其成為全科牙醫師對於疾病之診斷及治療、培養具有獨立作業能力、能清楚判斷自行負責治療、會診、轉診之全科牙醫師。

一、訓練目標

 1.提供「以病人為中心」(patient-centered)及「整體牙科治療」(comprehensive dental  treatment)觀念為基礎的醫療模式之臨床牙醫師養成教育。
 2.使受訓醫師熟悉牙科疾病之診斷及治療、培養具有獨立作業能力、能清楚判斷獨立負責治療、安排會診或轉診之全科牙醫師。
 3.培養成為受訓醫師具備以下管理能力:診所管理實務、國家衛生政策、健保制度、溝通技巧、病人安全、感染控制、醫學倫理、醫療法律等。
 4.以病人為中心,整體牙科治療、一般臨床技術、獨立執業之負責牙醫師應具備的管理能力與轉介能力等五大方向發展
 

二、訓練時程及方式

1.住院醫師第三年及第四年(家牙專科訓練第一年及第二年)
2.若有非全時受訓學員,需有家庭牙醫第三年之訓練時程。
3.住院醫師需擔行政管理、特殊需求、公衛、及急診會診之輪值訓練。
4.經主治醫師指導下,完成家牙課程訓練。
5.必須執業登記或報備支援。二年全時訓練,每週至少臨床看診數為六個半天;三年非全時訓練,每週臨床看診數至少三個半天。
6.訓練課程之排程順序,本訓練機構必要時於第一年及第二年可自行微調。 
7.本課程規劃訓練完成所需時間為二年全時,三年非全時課程應加上第三年之課程。

三、訓練內容

1.家庭牙醫:一般牙醫學診斷及治療訓練課程
2.家庭牙醫與牙髓病協同診斷及治療訓練課程
3.家庭牙醫與牙周病協同診斷及治療訓練課程
4.家庭牙醫與牙體復形協同診斷及治療訓練課程
5.家庭牙醫與贋復補綴協同診斷及治療訓練課程
6.家庭牙醫與口腔黏膜疾病之診斷與照護
7.癌症治療病人口腔併發症之家庭牙醫照護
8.家庭牙醫與預防牙醫之協同診斷訓練課程
9.家庭牙醫學養成訓練
10.家庭牙醫:一般牙醫學診斷及治療訓練課程
11.家庭牙醫與牙髓病協同診斷及治療訓練課程
12.家庭牙醫與牙周病協同診斷及治療訓練課程
13.家庭牙醫與牙體復形協同診斷及治療訓練課程
14.家庭牙醫與贋復補綴協同診斷及治療訓練課程
15..家庭牙醫與口腔黏膜疾病之診斷與照護
16.癌症治療病人口腔併發症之家庭牙醫照護
17.家庭牙醫與預防牙醫之協同診斷訓練課程
18.家庭牙醫學養成訓練
19.第三年非全時課程
 

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教學訓練

本計畫利用本科、本院其他教學訓練部門以及合作醫院之人力設備,結合各方訓練資源,定期檢討、協調各項教學活動的進行,使住院醫師能熟習各科之學識及技能,專精家庭醫業、社區醫學、預防醫學與行為醫學,培育並訓練住院醫師具備執業所需的知識、基本臨床技能、醫療問題解決能力及ACGME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六大核心能力(包括:病人照顧、醫學知識、臨床工作中的學習與改善、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醫療專業以及制度下的臨床工作),成為以從事基層保健醫療為職志,具有教學、研究、服務能力之專科醫師,並提供整體性、持續性之全人醫療照護。

一、訓練目標

1.醫德方面:藉著基督教傳愛精神,尊重生命。本諸人道主義精神及醫學倫理準則,發展醫師和病人間良好關係,致力擔負病人健康照護的長期責任,養成醫德並能恪遵醫師宣言,執行以病人利益為優先的醫療行為。

2.醫術方面:整合臨床醫學、行為科學及社區醫學,針對病人身心行為發展及家庭脈絡,落實預防醫學及健康教育,提供確具效益的優質保健醫療服務,且能維繫知識與技術的持續精進。

3.醫業方面:以團隊合作方式,學習醫師與醫師及醫師與病人間之相互關係,發揮愛心,同心協力為病人服務。從事以病人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為範疇的基層保健醫療服務,並以適切的轉介照會,踐履醫療網中的樞紐角色責任。

二、訓練課程安排

1.第一年住院醫師:(不含PGY課程)著重內外婦兒各大科基礎訓練為主。內科2個月、兒科2個月、婦產科1個月、外科1個月、社區醫學1個月、家醫科1個月、精神科2個月、皮膚科1個月。

2.第二年住院醫師:著重於醫療技術之熟練,並培養逐漸獨立作業之能力,以便將來從事基層保健醫療工作。內科2個月、神經內科1個月、婦產科1個月、兒科1個月、急診2個月、耳鼻喉科1個月、社區醫學2個月、復健科1個月、家醫科1個月。

3.第三年住院醫師:各科醫療技術之加強及擴充,行政工作之參與。安寧3個月、家庭醫學科1個月、社區醫學3個月、精神科1個月、眼科1個月、老人醫學科1個月、影像醫學科1個月、選修科2個月。( 選修包括:職業醫學科、泌尿科、骨科…......門診)。

兒科住院醫師教學訓練

訓練宗旨在「培育能以病人為中心、施行全人照顧、具備一般兒科臨床能力」之兒科專科醫師。秉持基督教傳愛精神,養成醫德,學習醫師與醫師及醫師與病人間之相互關係,及學習作為醫師應具備之學問與技術,期能克盡職責,充實學術,發揮愛心,同心協力為病人服務

一、訓練宗旨及目標

利用本科設備及專科醫師的教學、門診及住院病人之臨床服務以及科內研究,提供科專業訓練及新知、人格陶冶,使住院醫師完成訓練後,具備兒科醫師執業所需的知識、基本臨床技能(clinical skill)及醫療問題解決能力(medical problem solving) 及具備ACGME (Accreditation Council for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 所建議六大核心能力之兒科專科醫師,包括:病人照顧、醫學知識、臨床工作中的學習與改善、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醫療專業以及制度下的臨床工作。

二、住院醫師訓練排程

         時間

地點

R1(月)/ 最低要求

R2(月) 最低要求

R3(月) 最低要求

兒科病房

7/(4)

4/(2)

3/(1)

急診

1/(1)

2/(1)

2/(2)

加護病房 (PICU/NICU)

0/(0)

4/(2)

4/(2)

病嬰室/嬰兒房

4/(1)

2/(2)

3/(1)

需參與之訓練

兒科門診

V

V

V

健兒門診

V

V

V

生產待命

V

V

社區醫學

V

V

V

教學/行政/研究

V

外訓(至多六個月)

V

V

V

     註:1.住院醫師訓練第一年必須完成PALS 訓練。
           2.住院醫師第二年必須完成兒科門診、健兒門診及生命待產及社區醫學等訓練。
           3.住院醫師第三年必須完成兒科門診、健兒門診及生命待產及社區醫學訓練,並參與教學研究及行政事務 。
           4.住院醫師訓練期間每年可至不同等級之兒科醫療機構進行聯合訓練,受訓至 少一個月,至多六個月。

實習醫學生教學訓練

教學醫院必須提供醫學生一個良好的臨床實習環境,應具備優秀且願意投入教學的醫師及其他相關的工作人員,並有認同病人參與醫學教育的重要性的病人與家屬,以及從中可以學到臨床技巧的各種客觀條件,現代醫學生醫學知識的取得與建立,受益於網路科技及多媒體的進步,利用影音設備、虛擬實境及醫學模擬設施等也出現在教學的過程中,使得學生可以在學校中就了解實際照顧病人的狀況。但是臨床醫學無論如何從影音模擬,醫學生至今仍然無法從學校走進醫院時,就立刻成為稱職的臨床醫師。所以,由有經驗、訓練良好的醫師,親自帶領從課堂上剛進入醫院實習的醫學生,一步一步的學習、累積臨床經驗,仍然不可或缺。

一、訓練目標

培養實習醫學生具有全人醫療之概念,藉由瞭解學習過程瞭解並學習診療法則、技術、與實際運用,學習如何建立醫師與病人良好關係,陶冶其品德、智能,成為社會、國家優秀之醫療從業人員。

二、申請方式

1. 實習醫學生係指醫學系或牙醫系六年級學生。
2. 送訓學校須於實習醫學生報到前二個月來函提出申請,院方依據學校來函會簽臨床醫療科意見辦理,若經同意,行文同意函回覆原申請單位,不同意者在函稿中述明理由。
3. 送訓學校需協助實習醫學生於本院實習期間投保意外傷害險,最低保額100萬並 得附加傷害醫療險。
 

重點科別培育公費生偏鄉醫療服務參訪計畫

為推行「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制度輔導計畫」,提供本計畫學生參與偏鄉醫療服務性社團活動補助及鼓勵各校持續辦理偏鄉醫療服務經驗分享,鼓勵公費醫學生參與衛生福利部計畫通過之偏鄉醫療服務活動,以提升公費醫學生對於偏鄉醫療的認知。

一、訓練目的 

1.藉由實地見習及體驗活動,瞭解在地文化及偏鄉醫療的需求與困境,以激發重點科別培育公費生偏鄉服務的熱忱及使命感。

2.鼓勵同學透過觀察、體驗、學習及反思,並獎勵發現問題進而提出有助於改善偏鄉醫療的方案,以引起大眾對於偏鄉醫療的關注。 

二、參訪見習期程及容額:

1.送訓學校須於參訪前二個月來函提出申請,院方依據學校來函會簽臨床醫療科意見辦理,若經同意,行文同意函回覆原申請單位,不同意者在函稿中述明理由。見習期程天數依學校計畫規定進行執行。

2.容額:每梯次容額,需依當年度宿舍可供住宿之床位進行登記,開放登記前,雙方窗口連絡需事先連絡確認容額。

3.送訓學校需協助實習醫學生於本院實習期間投保意外傷害險,最低保額100萬並 得附加傷害醫療險。

Copyright© 2024 屏基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 All Rights Reserved|